红外测温仪定时器电路进行简介 功率输出管VT5、VT6选用东芝的2SC3281,β在70~110之间。实验时也曾选用过三肯的2SC 2922,但发现容易产生高频自激。推动管VT4选用NEC的2SD401,β值为70~90,VT3也用2SD401,β在50~70之间。当输出管的 β值在100以上时,VT3、VT4也可选用国产管3DG130(3DG12)。输入级VT1、VT2可选用9012或9015等,β值在100左右,不宜太高,但要求配对;也可选用P沟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但耐压应不低于40V(因手头无此类管子,故未曾实验)。电阻的功率R6、R10应选1W以上红外测温仪特殊的设计, R7、R16、R19应选1/2W以上,其余不作要求。电阻 R9采用两只1W、0.51Ω电阻并联,作为测量时取样使用。稳压管VD4、VD5应选1W以上功率的。单向可控硅可选1A电流的任何型号。
电源部分的VT7、VT8选用MJ2955和2N3055或其它互补配对管,要求β大些,最好大于80。推动管VT9、VT10选用中功率管 3CK9、3DK9等红外测温仪,β值在50~80之间。取样放大管VT11、VT12选用9014和9015,β值大于100。还要注意正负电源各对应管的β值应该相近,即大致配对。电容C1、C6、C7选用涤纶或聚丙烯电容。稳压电源输入滤波电容C3、C4采用四只4700μF35V优质电解电容两两并联使用。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还是采用普通充电为主、快速补充充电为辅的充电方式。对于电动公交车而言,充电站设在公交车总站内。在晚间下班后利用低谷充电,时间5~6小时。全天运行的车辆,续驶里程不够时,可利用中间休息待班时间进行补充充电。充电器的数量和容量根据车队的规模而定红外测温仪,充电站由车队管理。例如,12辆大型锂动力电动大巴需要12台充电机。快速充电时,可用6台充电机并联充电,最大输出功率为1470kW,最大充电电流2100A(相当于700AH电池的3C充电率)。或者用8台充电机平时为8辆电动车辆充电,每台输出最高充电电压700V,最大充电电流500A(相当于700AH电池用量0.7C的充电率)。1C~3C的快速充电模式,已经在探讨应用,但应确保在电池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进行。按照上述充电机的最大功率配置,电力变压器有效总功率约为3000kW以上。
系统采用PWM强迫均流法,工作框图如图6所示。这是一种系统电压控制和强迫均流相结合的改进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将系统母线电压Us和系统的基准电压Ur相比较产生误差电压Ue,用该误差电压控制PWM调制器,得到的PWM信号去控制每一模块的电流。每个模块的电流要求信号都是相同的,PWM信号通过光耦与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比较,调节模块参考电压红外测温仪,从而改变输出电压,调节输出电流,实现均流。这样,每个模块都相当于电压控制的电流源。这种均流方式精度高,动态响应好红外测温仪的正常运行,可控制模块多,可以很方便地组成冗余系统。强迫均流依赖于某一模块,如果该模块失效,则无法均流,所以必须设计模块故障退出功能。在强迫均流中,系统模块数可达100个,即使模块电压相差较大,参数设置好后不需任何调整,均流精度优于1%,负载响应快,无振荡现象,满足应用需要。 功率附加效率是功率放大器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用来表征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次所设计的是A类功率放大器,为线性功率放大器,所以功率附加效率不会高,但是通过对电路的改进,还是可以将功率附加效率提高一点。图4是对功率附加效率的仿真结果,将电路不加共源共栅电感与加共源共栅电感对功率附加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对照,可以看出,电路改进后红外测温仪,功率附加效率为17.985%,比电路改进前的15.975%提高了2个百分点,虽然不是很高,但至少说明了共源共栅电感的作用,以后对于线性功率放大器效率的提高来说,添加共源共栅电感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不过,共源共栅电感用得不好的话,就很容易浪费芯片的面积,得不偿失。 本电子开关采用N沟道功率MOS管作为开关器件,当对控制端子施加高电平(≥2V)时,由SE555MJG(简称555)定时集成电路构成的悬浮升压电路工作,产生悬浮于MOS管S极电平的正驱动电压Ugs大约为15V左右,MOS管导通;当控制端子电压为0电平时,则555构成的控制电路停止工作,MOS管关闭。
控制电路主要由作为方波脉冲发生器的555定时器电路构成,以下对555定时器电路进行简介。
1)555电路结构框图及引脚功能
图2给出了555定时器内部电路结构框图及引脚功能,其内部包括两个电压比较器红外测温仪,一个分压器,一个RS触发器,一个放电晶体管和一个功率输出级。
2)555定时器电路构成的方波脉冲发生器
在555定时器外只须加两个电阻,一个电容就可构成方波脉冲发生器。实际电路如图3所示。现将原理简述如下:当脉冲发生器刚接通电源时红外测温仪实际运行状态,由于电容CT上尚无电荷累积,脚2、脚6处于0电平,导致内部比较器A1的输出红外测温仪,即RS触发器R端的输入为1;比较器A2的输出,即RS触发器S端的输入为0,从而使
多相交叉升压电路及其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中的应用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已获专利的多相交叉升压电路拓扑(专利申请号No.00257426&00130365)。使用这种多相电路拓扑红外测温仪,可将电力电子产品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输出功率扩展至2~4kW,以满足IEC1000-3-2标准的规定。多相交叉升压式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具有输出功率大,电路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对双端推挽式升压电路的主功率级和控制器做了分析,并给出了输出功率为2kW样机的实验结果。 |